布拉格的春天(1988)
原著為米蘭‧昆德拉的"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"
終於看完了它
電影表達方式是比較著重在
女主角Tereza對他的丈夫Tomas 與丈夫情婦Sabina的關係
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戰蘇聯佔領捷克前後
電影是擷取自一本厚厚的經典小說
在很多方面可能沒有辦法表達書中的意境及意念
光以電影本身來說實在真的有點冗長(約3小時)
還有演員可能都還蠻嫩的當時 (in 1993,Juliette Binoche who won a Best Actress Award at the Venice Film Festival for Blue) 所以少的一些"感覺"
有空會看看書吧!
補充以下截自Yahoo知識
米蘭.昆德拉所寫的一本書,後來被拍成電影"布拉格的春天"
內容是經由愛情來探討"生命中之輕"
它是延伸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(Parmenide)在西元前六世紀所提出的問題:
依照巴門尼德的說法,宇宙中分若干相反的對偶也就是分成正--負
就像 光明--黑暗,熱--冷
但"重"和"輕"哪一個才是正,那一個是負?
巴門尼德認為輕是正,重是負.
而米蘭.昆德拉卻不這麼覺得
他在書中有說到一個花心但極富魅力的男人,他有妻子'一個穩定情婦和無數情人.
有一天因為某個因素,他的情婦離開了他.對這樣的一個花花公子來說,"好聚好散"或許是最重要的.
他不要沉重的一生愛情,他要輕鬆不用負擔責任的歡愉
但他情婦的離去卻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.他很重視那個女人(所以才會有多年的穩定關係),
但又不願離婚.他以為可以一直維持這樣的關係,但他情婦對他的不在乎,
對維持這段感情的輕視隨緣擊敗了男人.他崩潰迷惘了.
後來這句話就變成了:
有的時候太輕..或說太隨意而輕飄飄的事物(像文中情婦的輕易離去)
反而是你生命中最無法承受的
就像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甜蜜的負擔,或許會有許多責任.經濟壓力
但如果有一天你的子女提早離開人世
是的,你不再需要負責.不再愁學費.
你可以每晚跟朋友玩樂不用擔心孩子是不是一個人在家要找爸媽.但這樣的"輕"是你無法承受的痛苦
也如同昆德拉舉的例,你在乎的人對你毫不在意,這樣的輕是你無法承受的一種磨難!
這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
- Feb 02 Thu 2006 23:00
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